目前分類:氣功相關 (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給你騎的才是不好

本文來自: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203112942AAPAvHz


文章標籤

cliffobfo40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三三)

((此間說明「世間」與「四聖諦」的關聯性。))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世間、世間集、世間滅、世間滅道跡。諦聽,善思。

云何為世間?謂六內入處。云何六?眼內入處。耳、鼻、舌、身、意內入處。

云何世間集?謂當來有愛,喜、貪俱,彼彼集著。
文章標籤

cliffobfo40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大吉祥!

幫您找到一篇短文《隱士:透視孤獨》
體驗孤獨的過程從東方到西方屢見不鮮

許多人都會想起《湖濱散記》(Walden)一書的作者享利.大衛.梭羅,他在華爾騰湖畔隱居二年又二個月,他宣稱,其目的就是要把聖經「六天工作,一天休息」的教誨顛倒過來。

而他也奉行這樣的生活實驗,一個禮拜只用了一天來賺取生活所需或是尋找食物果腹,其餘的六天全都用來與大自然交談,所謂的交談即是放下俗世的牽絆,與田野和樹林對話。

文章標籤

cliffobfo40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不坐禪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三時我復作是念。今可入 無息禪中。 便入無息禪中。數出入息。我今以數出入息。覺知有氣從耳中出。是時風聲如似雷鳴。 爾時復作是念。我今閉口塞耳 使息不出。息以不出 是時內氣 便從手腳中出。 正使氣 不得從耳鼻口出。爾時內聲 如似雷吼。我爾時 亦復如是。 是時神識 猶隨身迴。是時復作是念。我宜更入無息禪中。 是時盡塞 諸孔之息。我以塞諸出入息。是時便 患頭額痛。 如似有人 以鑽鑽頭。我亦如是 極苦頭痛。 爾時我故有神識。爾時我復作是念。我今更可坐禪。息氣不得出入。 爾時我便 塞出入息。是時諸息盡集腹中。 爾時息轉時 極為少類。猶如屠牛之家。以刀殺牛。我亦如是。極患苦痛。 亦如兩健人 共執一劣人 於火上炙。極患疼痛 不可堪忍。我亦如是 此苦疼痛 不可具陳。 爾時我 猶有神識存。當我爾時 坐禪之日。形體不作人色。 其中有人見已 而作是說。此沙門顏色極黑。有人見已 而作是說。此沙門顏色似終。 比丘當知。我六年之中 作此苦行。不得上尊之法。 爾時我作是念。今日可食一果。 爾時我便食一果。當我食一果之日。身形萎弱 不能自起居。如年百二十。骨節離散 不能扶持。 比丘當知。爾時一果者。如似今日小棗耳。 爾時我復作是念。非我成道之本。故當更有餘道。 爾時我復作是念。我自憶昔日。在父王樹下無婬無欲。除去惡不善法。遊於初禪。無覺無觀。遊於二禪。念清淨 無有眾想。遊於三禪。無復苦樂。意念清淨。遊於四禪。此或能是道。我今當求此道。 我六年之中 勤苦求道 而不剋獲。 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三愚夫所行禪 觀察義相禪 攀緣真如禪 如來清淨禪修行者在定 觀見日月形 波頭摩深險 虛空火及畫如是種種相 墮於外道法 亦墮於聲聞 辟支佛境界 捨離此一切 住於無所緣 是則能隨入 如如真實相十方諸國土 所有無量佛 悉引光明手 而摩是人頂 金剛三昧經心王菩薩言。禪能攝動 定諸幻亂。云何不禪? 佛言菩薩。禪 即是動。不動 不禪 是 無生禪。 禪性無生。離 生禪相。禪性無住。離 住禪動。若知禪性 無有動靜 即得 無生。 無生般若。亦不依住 心亦不動。以是智故。故得 無生般若波羅蜜。

文章來自: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222000010KK03957


文章標籤

cliffobfo40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所謂的「身至念」其實就是身念處,這是四念處之一,念處是心念所聚焦之處,念處的修行,目的在培養當下覺知能的能力。身念處是將心聚焦在身體上的一種訓練。
二、身念處的訓練包括定、慧兩項,可導向無為之道:
1.定的修行:開始時主要在培養專注力,亦即禪定的功夫,若經常作身念的練習,可以不斷提升心的專注力,會獲得基本的定功。
2.慧的修行:有了基本的定功後,有能力對於身體的狀況,作更微細的觀察,透過不斷地訓練,最後便可體証到我這個色身,本質上是無常、苦、空、非我,由此破身見,即佛教所謂的「見法」,亦即體悟宇宙真理之義,一旦見法後,便斬斷了煩惱的根源,從此對於世間事物,不再執著,貪嗔等煩惱日見減少,在一定期間內,必定斷盡所有煩惱,証得涅盤無為。
因此說身至念導向無為之道。
三、身念處的具體修行方法:
〈一〉.身念處的修法,漢傳佛教較少教導,南傳佛教則有詳細的教導。
〈二〉.其修行項目甚多,目前在台灣的教學,較常為學者採用的有
1.正知:亦即聚焦於身體的某個主要動作上,例如行走時,聚焦於走路的動作上,右腳跨出,便在內心作一標記:「右」〈不必說出〉,左腳跨出,則標記「左」,這是最基本的一階訓練,如果在自家或道場,可以有二階至六階的行禪訓練。
文章標籤

cliffobfo40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不是靈動

既然是調氣,當然是氣動..
人體無法吸收天地之『炁』,僅能運行『氣』
以炁養氣、以氣養體、以體養神

所以當靜坐將炁轉化為氣,在人體經脈中運行時
就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文章標籤

cliffobfo40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的食物不同、因每個人的體質也許在身體反映上會有些變化、可選擇的餐廳變少不是困擾、是對行者的一種能否堅持的考驗。

人生的煩惱不一定什麼時候發生、因緣具足自然會產生、即使不吃素一樣會有煩惱。人很難一生無事順境、障礙總是隨緣現前克服就好。

文章來自: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521230444AAY2Rcd


文章標籤

cliffobfo40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降跟芳是同一個人嗎?

這不重要!

因為還是賣字郎 , 並沒有刻意隱藏 , 公開的。

拿它來提問 , 這就麻煩大了 , 大驚小怪 , 吃太飽閒著, 小題大作

應快點去收驚
文章標籤

cliffobfo40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可搭程交通至本會館:
1.捷運中正紀念堂站-(松山‧ 新店)線
   5號出口: 一走出出口,往愛國東路(近林森南路),步行約300公尺即抵達
   4號出口:一走出出口,往右後方接近紅綠燈左轉,走林森南路地下道口左邊人行道即抵達愛國東路,再左轉即到目的地(約3-5分鐘)
   2號出口:一走出出口,往右後方接近紅綠燈等候,再過羅斯福路,走林森南路地下道口右邊人行道即抵達愛國東路,再右轉即到目的地(約3-5分鐘)

2.公車:(站名/車號 參考) 下車後往愛國東路方向(近林森南路)
(1)捷運中正紀念堂站(愛國)------648、248、644、849
(2)中正紀念堂站(羅斯)------648、236、251、252、660、644、214、0東、208、297
文章標籤

cliffobfo40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德朋友安好:

Q:我們和他學習半途而他他要承擔我們的業力是真的嗎?

答:不是真的,各人造業各人擔,沒有人有辦法去承擔你個人的業力。

Q:一定要會靈嗎?每次都要去嗎?

答:正信佛教不講神通會靈等事。佛陀是覺醒的人,講的是如何開啟你的覺性,止息你的煩惱苦。
文章標籤

cliffobfo40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禪》在《心》,不在【坐】。

文章來自: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627000015KK01441


文章標籤

cliffobfo40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精神分裂症與學佛坐禪的問題

其實跟坐禪沒有關係,跟心性有關係。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佛復呼舍利子之名。進一層以告之也。意謂不但五蘊皆空。一切修證菩提之法。莫不皆空。楞伽經云。一切法不生。如是一切法空。若執著於法。則有法生。法生則心意意識皆生。有生則有滅。有生滅。則有垢淨增減矣。諸法若如虛空界之空相。豈有生滅垢淨增減乎。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是故承上起下之詞。是故真空之中本無我相。何色之有。    既無我相。自無我見。一切聲色何能入我真空妙明之心。自無受想行識矣。    既無我相。則六根亦非我有。無眼耳鼻舌身意矣。    六根既無。則六塵無安頓之所。自無色聲香味觸法矣。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眼為六根之先鋒。意為六識之主帥。而六根六塵。無識不顯。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則六根六塵六識之十八界皆無界限矣。

2012-06-15 19:36:34 補充:
精神分裂症
你的思維因"想"太多而有罣礙,
真空之中本無"我"相。何色之有。
既無我相。自無我見。一切聲色何能入我真空妙明之心。自無受"想"行識矣。
文章標籤

cliffobfo40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